威尼斯在西元前3世紀時只是個貴族打獵娛樂的潟湖區,在西元5~6世紀左右,北方蠻族入侵Veneto(威尼斯所在的大區),使得亞德里亞海沿岸居民受不了騷擾,只好遷往環境不佳的潟湖區居住,為了強化潟湖裡的淤泥,居民使用木樁、磚頭鞏固地基,開始在這塊土地上興建房屋、組織政府。
11世紀時成為地中海的商業巨頭,13世紀其總督帶領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,掠奪這城市的金銀珠寶,並拓展海上權力到現今的土耳其,其後更與東方頻繁往來,將東方(中國)的瓷器、絲綢、茶葉等物品銷往歐洲地區,甚至更促成我們以前歷史課本很常聽到的人物--馬可.波羅來到中國旅行,成為富強的「亞德里亞海女王」,直到18世紀末被拿破崙攻下後才宣告沒落。但在中世紀的藝術發展使其成為文藝復興第3大中心,至今仍保留不少流傳世芳的好作品,加上得天獨厚的潟湖地形,讓「威尼斯」成為全世界旅人必定到訪的旅遊聖地!
在威尼斯住宿如果選擇在威尼斯本島上應是又貴又不方便,因為要拎著行李坐船,所以我們就在威尼斯火車站附近選擇入住Booking.com評價還不錯的Aaron Hotel,一晚65歐(城市稅city tax另計)。進出最熱門的威尼斯本島,主要為火車和公車,而島內沒辦法開車,所以主要交通工具為水上巴士(waterbus)、貢多拉(gondola)、計程船和步行。我們從住宿到本島的交通就選擇巴士,非常方便到了本島後就乘坐Water Bus、走路、非常方便。
水上巴士(waterbus)
水上巴士為威尼斯本島主要的交通工具,其中1號從火車站出發,行經聖馬可廣場,屬於「站站都停」的船舶,速度不快,由於興建於河道兩旁的房子俗稱「河岸第一排」,當年是富豪們競爭興建自己房舍的最佳地點,故每個房子皆有各自特色,花了不少心思裝飾,所以很適合喜歡拍照、欣賞美景或不趕時間的朋友。
(從羅馬廣場到聖馬可廣場)
台灣所謂「河岸第一排」最大賣點在於面河,視野相當好,所以河岸第一排通常房價最貴。同理可證,緊鄰威尼斯大運河旁也是最受歡迎的位置,也是王公貴族最愛興建宮殿、政府單位興建辦公大樓的最佳選擇。故搭着水上巴士暢遊大運河,能欣賞到中古世紀所保留下來的華麗宮殿群。
隨著海水拍打及夾帶鹽份的海風侵蝕,不少疏於維護的建築物斑駁不已,但仍能從建築結構及外觀裝飾感受到當年的絢爛風光。
Chiesa di San Geremia Church
學院橋(Ponte della Accademia) 是威尼斯大運河上第三座跨河大橋,船開到這裡大運河幾乎要到尾端了
鐘樓 St Mark's Campanile
安康聖母瑪麗亞教堂(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)為威尼斯人心靈寄托的信仰中心
聖馬可大教堂(Basilica di San Marco)
教堂裡免費參觀,其中要收費、但又最值得參觀的則是教堂祭壇裡的「黃金屏風」、「珍寶館」。聖馬可大教堂幾乎有1000年的歷史了。它是天主教最富麗和最重要的教堂之一。聖馬可教堂矗立於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。是為紀念耶酥十二聖徒和收藏戰利品而建,始建於公元9世紀,完工於1094年。其後遭遇大火,歷經修復成現今的規模。位於教堂右側的珍寶館收藏、陳列有1204年十字軍東征從君士坦丁堡帶回來的戰利品。
聖馬可大教堂整體建築為拜占庭文化風格,呈現希臘風格的十字狀,5座半球型的圓頂融合拜占庭、哥德式、伊斯蘭風格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元素,大門約有51.8公尺,有5座拱形的羅馬大門,在頂部鑲有各種大理石雕像和其他浮雕花型藝術,而入口處有一個環抱兩側的門廊,也是聖馬可大教堂的特色;聖馬可大教堂的內廳為矩形,牆面以彩色大理石和馬賽克壁畫裝飾,呈現相當的華麗感,柱壁和拱頂都以磁磚鑲嵌成各個基督教故事,在聖壇之上一道石欄杆雕塑著一排聖徒園雕像,下層的主祭壇裝飾也呈現十分華麗,中央有一個鑲著各著寶石的十字架,在華麗中不失莊重。 由於教堂內的裝飾以金色為主,因此聖馬可大教堂又有『黃金大教堂』的美譽。
聖馬可廣場(Piazza San Marco)
聖馬可廣場周圍有不少熱門景點,每天都有許多遊客聚集於此,入夜後廣場在燈光投射下更顯美麗!而在面具嘉年華期間,這裡就是活動的主場,有不少打扮精緻的面具人聚集於此!
鐘塔(Campanile)
從鐘塔上可一睹威尼斯潟湖地形,想上鐘塔的朋友最好在天氣晴朗的一早就來排隊,才不會因人潮太多而等待太久 ,以下照片是使用長鏡頭70-200mm所拍攝,可以清晰看到許多建築、地標的景象。
時間塔(Torre dell' Orologio) 興建於1496~1499年間,為一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,鐘上標示時間、月份、月亮盈虧、黃道(現在太陽所在位置),讓威尼斯的航海人知道海水潮汐。而鐘塔最頂端有兩個摩爾人於整點敲鐘。
嘆息橋(Ponte dei Sospiri) 遭總督宮裡的最高法院判無期徒刑或死刑的犯人,從左邊的總督宮走到右邊的監獄時,行經這座橋可看見「最後的陽光」,加上橋內的陰森,往往走過的人便會連續嘆息,因而得名。嘆息橋可於參觀總督宮時,親自走上這座橋體驗重刑犯的沈重。
在 Venchi 冰淇淋店邂逅一位地方導遊她跟們說有那些好吃的餐館,非常熱情
在拍攝狹窄巷弄的時候這位老兄堅持入境,真是非常的天真讓照片增添風趣
以下的照片就是在島上閒逛時拍攝各種巷弄的景致,蠻復盛名的威尼斯Gondola在各項弄搖櫓的景致
在威尼斯島玩了一整天傍晚的時候我們走到靠近南端的一家餐廳 Ristorante San Trovaso 享用威尼斯著名的海鮮料理、墨魚義大利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