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到達羅馬機場的時間約是中午,到了羅馬以後首先要先有個概念是先認識羅馬火車站,由於羅馬有好幾個火車站,離景點最近的是Roma Termini(羅馬特米尼火車站),所以訂旅館、從機場搭車來羅馬、羅馬市區交通,都是要認明Roma Termini,以這火車站為中心去做行程規畫。
我們這次在羅馬有五天的時間,這次我們選擇Booking.com上訂了評價7.7的旅館 ─ San Lorenzo Suite ,雖然有點小小不完美,但一晚只要65歐(城市稅3.5),夫復何求呢?
到了民宿之後才知道附近的牆壁都是塗鴉,看起來有點恐怖,而地點就在後火車站,走起路最少要十分鐘帶著行李有點吃力,好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都很安全,甚至晚上很晚回來都沒問題,只是樓下有經營路邊攤有時到半夜都有吵雜的聲因真是有點惱人。
這邊的電梯超迷你門寬只夠一人進出
房間臥室也是很小
提供簡易的早餐
服務人員非常親切
今天是到羅馬的第一天,放好行李準備到附近逛逛,下午就是輕鬆在附近的幾間教堂參觀,因為已經是中午過後所以先簡單吃便飯再開始閒逛。
Halal Vittorio Faith Resturant 吃午餐, 他們有各式餐點選擇眾多
到教堂中途買義大利有名的冰淇淋 Gelato
聖母大殿
聖母大殿(義大利語: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)位於義大利羅馬,是天主教會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,另外三座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、城外聖保祿大殿和聖伯多祿大殿。 傳說,在西元4世紀的盛夏,聖母瑪利亞託夢給教宗利伯略Liberius,讓他在下雪之處建立一座修道院以顯示聖母的榮耀。結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諾山丘(Esquilline)上落下了雪,教宗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,該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聖母命名的教堂。
Colonna della pace 柱子上有聖母與聖嬰的青銅像
主殿長86米,兩邊是36根大理石石柱和4根花崗岩石柱,15世紀時採用來自美洲的黃金物料來修建鎏金天花板。
正殿的中央是一座專供教皇或被其授權的神職人員所使用的祭壇,該祭壇會在每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的群眾性紀念活動中啟用
教堂的主結構是在5世紀被建造的時候確立的,包括一段以馬賽克裝飾的中殿和圓形後殿。最初的馬賽克裝飾只有部分留存了下來,損毀的那些有一部分在16世紀時被圖畫替換了。
16世紀中,Flaminio Ponzio設計建造了埋葬著教宗保祿五世Paul V的巴洛克風格保利娜小禮拜堂(Cappella Pauline)這個有天篷的高壇只供教宗使用,平常是不開放的
該教堂還有一座伯利恆地下室,還埋葬有聖徒傑羅姆和教宗Pio V
其內安放著銀製的聖嬰搖籃和金製的嬰槽
伯利恆地下室裏有梵諦岡史上任期最長的教宗Pio IX的雕像
勝利聖母教堂(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)
勝利聖母教堂是一個小教堂,開放時間是08:30-12:00,15:30-18:00,12:00-15:30是休息時間不開門,星期日只有15:00-18:00開門。這是2016/05的資訊。來之前務必要查詢開門的時間。雖然外表非常樸素,但是進門之後,巴洛克式的內裝,讓每位遊客發出驚訝的嘆息聲。
這個教堂的興建始於1605年,興建教堂動機很簡單,原址有一個聖衣會的修道院,需要一個教堂。在自己有教堂之前,教士每天都必須到對街的Chiesa di Santa Susanna alle Terme di Diocleziano教堂進行彌撒,不是太方便。於是決定在修道院建一個祈禱堂。 那年正是1620年,也是教堂完工那年,教會決定將這座新堂獻給聖母瑪麗亞。並稱之為『勝利之後的聖母瑪麗亞教堂』。簡稱為『勝利聖母教堂』。
教堂外表極為簡單樸素
正面的主祭壇 (描寫天主教軍隊在白山勝利後進入布拉格 )
雄偉壯麗的管風琴
教堂的圓頂與壁畫
貝尼尼在1647和1652之間,完成了這個巴洛克風格的畢身代表作『聖女大蘭德的狂喜(Ecstasy of St. Teresa)』。 貝尼尼這個雕像是想呈現大蘭德聖女在她的自傳中,所訴說的一段神蹟。摘記如下:『我看見一位天使來到我的身邊,天使似乎有火焰在燃燒。他手裏拿了一隻劍,劍尖已經燒紅;他把這劍刺入我的心臟,我覺得非常非常痛苦,可是痛苦中又含有著無比的快樂,當天使不斷刺穿我的心臟時,強烈的痛苦與快感讓我全身都顫抖了,於是我忍不住的大聲呻吟起來。』
後來,在大蘭德修女過世之後,由於聖人的遺體都有拆解開,送到各地當作聖物的習慣,所以便解剖了她的遺體。而她的心臟居然有一個已經癒合的傷疤,證明她的夢境似乎真有其事。因此天使刺穿心臟的敘述成為一個可以被證明神蹟,因而轟動了天主教的世界。
看完兩間預定去看的教堂後沿著火車站回民宿,路過一家超市順便買一些水果、氣泡水。